从培养仁爱之心开始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01
浏览次数: 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仁爱”之心。 “仁”字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仁”表示要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爱”字表示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应落脚在“爱”上。仁者,爱人。“仁爱”就是要用“爱”来处理和维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但是“爱”人也要懂方法和原则,“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就是爱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被称之为四维八德。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就是“孝、悌、忠、信”的直接体现。“爱国”必先“爱家”,“爱家”必应“爱父母”,所以“爱国”可对应“孝”;“敬业”对“忠”;“诚信”对“信”;“友善”对“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爱”的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世界优秀文化的共同点。“爱国”和“爱家”最重要的是要爱国家和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学会爱人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在。人的一生就是生活在各中各样的关系网中,要学会处理自家与他家、自单位与他单位、自国与他国的关系,必须先从学习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从学习处理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兄弟姐妹、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开始。处理方法和原则的核心就是“仁爱”,展开来就是四维八德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这些方法原则指引自己,就是在用智慧和爱心来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
学党章、党规,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最终要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这需要有非常深厚的道德修养做基础,而入手之处就是要从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单位里,在社会大众中培养对他人的仁爱之心开始。
阅读下一篇
一个协会吸纳带动千家万户养牛致富。才能赢得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