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七月,腾丰商贸城内,人群涌动,华灯闪烁,弥勒市首届餐饮美食职工技能大赛拉开了帷幕,一桌桌精心制做的美食,香味四溢。红绿青白,色彩斑斓;酸辣香甜,味味纯真。“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这是弥勒餐饮美食的展演,这是弥勒各族人民生活的缩影。
一桌洒席就是一个民族,一道菜肴就有一个故事,“龙凤呈祥”、“百年好合”、“ 鸳鸯羊肉火锅”……一道道菜,将乡亲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和对夫妻的忠贞不渝融在里面,让人感到亲切。“传统弥勒菜”、“天久彝家宴”、“红河水乡宴”、“牛哆啰记忆”、“可邑小镇八大碗”听着这些名字,看着这些菜肴,总会让人在品尝这些美食时不小经意地了解了弥勒这些风景区的历史沿革,景区概况和建筑风格;“阿哲星回宴”、“阿哲十月午夜宴”、“大黑彝贵宾宴”、 “小黑彝唢呐宴”“阿细部落宴”“彝家火把宴”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酒席,则将弥勒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婚姻习俗、通过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表现出来,让客人既有品尝美食的乐趣,又有欣赏民族文化的愉悦。
有人说“料理食物就像料理人生,品尝美食就像品味人生。”每一桌席都代表着一个愿景,每一道菜肴都是厨师的杰作,都凝聚着厨师的呕心沥血的创造和契而不舍的探索。鸡鸭飞禽、鱼虾海鲜、牛羊走兽、瓜菜果蔬,在他们眼中都是精美的食品;简单的南瓜、萝卜、红薯,芋头他们也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阿细跳月”、 “凤凰展翅”、“孔雀开屏”……纵使是树花嫩叶、生姜老笋,山茅野菜、在他们手中,都会活色生香。他们像对待他们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尽情装扮。要让客人看着是那么的鲜嫩可口,馋涎欲滴。要让食物在客人们的味蕾上翻起千万层截然不同的滋味,那是一种多大、多深的幸福啊!什么“步步高”、“竹报来安”、什么“四季发财”、什么“一青二白”,什么“唇齿相依。”每一道菜都饱含着民族的祝福和企盼。都歌颂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
每桌菜肴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美德,有感情、有哲学,更有眼泪和感动。大黑彝的习俗更有讲究,一头猪、一只羊、一只鸡,最尊贵的地方要留给最尊贵的人享用,舅舅,长辈等到同于父母亲般尊贵,该他们享用的其它人不能乱动,否则,说明你这个人没教养。孝亲敬老的传给美德让我肃然起敬。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一种追求、一个创造、一种经过弥勒各民族人民上百代人的不断探索、筛选、提炼、总结的精华。卤鸡米线、羊肉汤锅、小锅卷粉、十八寨全家福、回族宴、豆腐宴,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烹饪技术流传于民间,成为弥勒的招牌,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餐饮美食。